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锋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者:魏敏敏发布时间:2017-05-05浏览次数:560

 

 

 

54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锋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刘教授在东风校区东二楼100做了题为《外国文学与思想史的关联》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科研副院长孙艳娜主持,院长陈文凯及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刘教授介绍了外国文学与思想史的四种关联。首先,刘教授以“内敛”、“外溢”为核心词,从Matthew Arnold的文学批评理论入手,以杨周翰先生《新批评派的启示》为例,剖析《圣经》中的神迹隐喻,提出外国文学与思想史的第一种关联,即以文学文本为基础,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接着,刘教授列举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尼采、Leo Strauss等哲学家思想家的理论及成就,提出第二种关联:文学家也是思想家。他主张从非文学的东西着手,寻找内证来解释其文学理论。第三种关联即通过文学形式去研究思想史的材料。刘教授借助法兰克福学派音乐哲学家Adorno艺术自律性与社会性观点,指出用同构性和同一性逻辑来解读艺术和社会关系的必要性,进而引出第四种关联:艺术形式本身已蕴含着社会内涵。

刘教授还以《国外文学》(专业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为例,讲解了审稿流程及编辑要求,着重阐释了稿件原创性的内涵,注释与引文等技术层面的注意事项。

本次讲座对与会教师来说是一场学术和心灵的洗礼,它有力推动了教师研究视野的拓展及研究水平的提升。

 

专家简介:

刘锋,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外文学》主编。主要从事现代西方文学理论和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和思想的研究。

出版专著《〈圣经〉的文学性诠释和希伯来精神的探求》, 并发表《基本神学、诠释学和意义》、《政治与神学的平行性》、《政治多元主义下的宪法困境及其挽救》、《尼采、语言、解构》、《〈悲剧的诞生〉:语文学与尼采的现代性批判》、《圣言、隐喻和意义的诠释》等论文。

主编《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第二卷《外国文学流派研究》。

译著有《开放社会科学》、《宗教教义与社会演化》、《基础神学》、《宪法学说》、《迫害与写作艺术》等。

201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