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吴智慧老师作题为“模糊话语的心理意向性本源-以模糊邀约为例”的学术报告

发布者:魏敏敏发布时间:2015-09-18浏览次数:476

91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吴智慧老师在东二楼301作了题为“模糊话语的心理意向性本源-以模糊邀约为例”的学术报告。

模糊性是指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吴老师以哲学中著名的麦粒堆问题 (Paradox of the Heap)为例,首先介绍了“概念的模糊性”这一现象,进而自然过度到“语言的模糊性”,引出报告的主题:模糊邀约的心理意向性本源。

意向性是“心灵的一种特征,通过这种特征,心理状态指向或者关于、论及、涉及、针对世界上的情况”。吴老师通过梳理布伦塔诺(F. Brentano)、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塞尔(John Searle)以及徐盛桓关于意向性(intentionality)结构的论述,分析了模糊邀约中心理意向性本源,总结了模糊邀约的五个特征,并认为意向性本源在于:(一)意向态度的矛盾性;(二)意向态度的隐蔽性,并由模糊邀约引申到其他模糊话语的心理意向性,认为模糊邀约的心理意向性本源同样适用于其他的模糊话语。

在这次学术报告中,吴老师借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生动地阐述了语言学中生涩的术语,使学术变得雅俗共赏。在座的各位教师反映报告效果很好,收获很大。


吴智慧,副教授,20149月至2015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访学一年,师从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的George Lakoff,研修认知语言学。